贝发集团

旗下品牌BRAND



行业信息

圆珠笔头引发制造业之问:中国真的造不出圆珠笔头吗?

作者: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 26944 时间:

 小小的圆珠笔头竟然严重依赖进口,这样一个发现引发公众对于“中国制造”的追问。这场追问也带到了今年的两会上。那么,中国真的自己造不出圆珠笔头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又是否在尝试改变呢?

  去年7月,委员们在对几大制笔基地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后发现,我国的制笔企业大多集中在笔杆生产、组装等产业链的低端,而笔头、油墨等关键部件特别是精密制笔机械等关键设备严重依赖进口。

  通过查询,记者发现早在五年前的两会期间,本台《新闻联播》栏目就曾经关注过圆珠笔头严重依赖进口的现象。2010年7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成调研组,赴浙江、上海等地对这一现象展开调研。时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的徐晓兰委员就是当年的调研组成员之一。

  徐晓兰回忆:“我说一支笔有什么好调研的,一支笔最多一块多钱,而且我也不认为这个一支笔有多么大的核心竞争力,后来我在调研的时候真的是让我大吃一惊,就是小小的一支笔,它的那个笔头90%以上全部都是进口的。”

  据徐晓兰委员回忆,当时一位专家给全国政协主要领导写了一封信,反映了圆珠笔头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全国政协随后就圆珠笔生产中“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国产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徐晓兰说:“我用了辛酸两个字,为什么呢,我觉得调研之前我们都能造潜艇,能造探月的设备,我们都可以造大飞机等等,我说这支笔怎么会造不了呢,但的的确确从这一支笔能够看出我们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因为如果没有创新驱动,我们怎么去实现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这可不是一句口号啊。”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调研组还召开专题座谈会,时任中国制笔协会副秘书长的陈三元参加了座谈。

  陈三元说:“十二五之前咱们国家圆珠笔,特别是中性的圆珠笔,咱们的不锈钢笔头,还有中性墨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进口,或者是通过进口设备加工出来的,咱们行业内很多有志之士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正赶上咱们国家全国政协进行调研。”

  在做了充分调研后,全国政协调研组形成两份专门报告。在2011年两会期间,这份报告引起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的注意,报告中我国每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但笔头近90%来自进口的数据让他坐不住了。

  万钢(2011年采访)说:“政协建的睿智之言,为政府部门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具有参考和指导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我们也正在用快速的方法,设立了支撑制笔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这样的重大的项目。”

  今年两会上,记者再次联系采访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因为时间安排问题,他特意委托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秦勇接受记者的专访。

  秦勇表示:“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间,发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球座体的材料的问题,第二是墨汁的材料和制备技术问题,第三是加工装备的问题,主要这么三个大的方面问题。当年两会一结束,科技部就紧急安排启动了一个科技专项,来专门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开展研究。”

  已经“从无到有”尚待“从有到好”

  原来,早在五年之前,科技部就专门启动了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全称是“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目标是几年内通过技术攻关,给数百亿枝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那么,这样一个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呢?

  在中国制笔协会,记者见到了已经退休担任名誉副理事长的陈三元。

  陈三元介绍,圆珠笔的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两个主要部分。据了解,制造圆珠笔笔头的球座体需要使用一种叫做易切削不锈钢的特殊钢材,而这种钢料在当时无法批量国产。

  陈三元说:“这个材料为什么生产不了呢?首先来说,这个材料要求比较严,大家知道不锈钢易切削是难度挺大的,专门搞材料的可能清楚。更主要一点,我个人认为是咱们能不能够把精力用在这上边。因为这个作为我们(制笔)这个行业是一个小行业,它一年也用不了多少不锈钢材,但是对于咱们一个不锈钢厂,比如说像对于太钢这样的企业来讲,如果没有外力,他不会主动地去研究这个的。第一投资费用挺高,研究完以后,一年做出几炉来就够用的,作为经济上来讲就觉得不怎么划算,还不抵外国买去呢。”

  陈三元介绍说,除了生产球座体的原材料需要进口,加工设备也需要进口。正是由于生产笔头球座体这一核心部件所用的原材料和加工设备需要依赖进口,我国的制笔行业长期处于加工组装的产业链最低端。

  转机出现在2011年的两会后,科技部启动了“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这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通过对笔头球座体原材料、加工设备和墨水制造这三项关键内容进行科技攻关,困扰中国制笔行业多年的“进口依赖”终于开始逐渐扭转。

  陈三元说:“现在的笔头完全是用咱们自己的设备,用咱们自己的原材料,做出自己的笔头来,现在已经做出来了。”

  真彩文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喜说:“如果把国内的原材料配在我们国内的设备,再加上我们国内的墨水,我们整个制造成本会有大幅度的下降,我们算过,一只在零售价一块多钱的笔,我们每只笔的制造成本会降四五分钱,一只笔会降四五分钱,那对我们每天生产几百万只笔和笔芯的企业来说,那每天就是省几十万,一年下来的话呢,就要到六七千万,所以对我们来说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上海这家制笔企业表示,他们已经开始采用国产设备和国产原材料加工国产笔头。

  真彩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宪明说:“从短期的精度指标,几何精度,包括轴向间隙等等,国产圆珠笔头完全是达到进口笔头的质量,但是在长期大量的生产,我们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

  这位负责人坦言,圆珠笔头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目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陆宪明说:“目前,中国大部分的笔头还是用进口的机器在中国做的。然后我相信我们这些项目机器批量投入生产国产的笔头材料,批量生产以后,我相信在不长的时间里面,我们就可以全面来替代进口的机器。”

  据了解,虽然我国在圆珠笔头的制造方面实现了关键的突破,但要想根本改变依赖进口的局面,还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制造业要做更多“笔头”功夫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中国制笔协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时坦陈,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并不是制笔强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去年,作为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给李克强总理写了一封信。

  王淑琴说:“我们借着总理发问中国制笔行业这个契机,我想我们也应该正视行业的现状,也知道我们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在哪儿,为今后的转型升级做一个基础。”

  在王淑琴看来,虽然我们通过多年的努力,拥有了造出国产圆珠笔头的技术和能力,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隐忧。

  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因为你想我们有些企业给世界500强贴牌,也贴了很多年了,如果他们技术不过关,我想500强也不能用他的。而且我们也分析了,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有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是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作为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认为,想做好一枝笔,凭的是综合实力。

  陆宪明说:“技术、设备这些我们都已经做得不差,而且我们都可以把他一样一样攻关下,这是我们绝对有信心的,但是做好一个产品,人、具、料、法、环、测这么多的方面没有一个是可以或缺的,缺了一样东西,最终还是做不出好的材料。”

  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我去过一个日本制笔企业,中午休息的时候,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应该45岁左右,她非常认真仔细,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然后推到边上的一个检验台做一个记录,我看到这个记录这么厚的本子,她在上面记了一笔多少数量,这个字很小,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我看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包括他们在公司的工作年限,工作的心态啊,现在像中国的企业比较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出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时间来积累、经验来积累,还有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心无旁鹜,就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六年前的调研经历,让徐晓兰始终牵挂着中国制笔企业的发展。在她看来,小小的圆珠笔头的确给中国制造带来许多启示。

  徐晓兰说:“可能从一支笔来看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的战略实施得怎么样……折射出我们的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除了加强还是加强;第二个折射出我们坚持产业的调整,这样的决心不能动摇。”

  六年前两会上的一份调研报告,让小小的圆珠笔头进入了高尖新的研究序列,成为高大上的国家项目,在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秦勇看来,这并非高射炮打蚊子。

  秦勇说:“通过制笔的小小案例,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是一个制造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我们制造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我们制造业,实际上现在是各种水平并存,而且发展基本不平衡……第二方面是也反映出我们制造业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关键的技术,核心的技术我们还没有掌握。我们的科技的创新能力还是很薄弱的。”

  据陈三元透露,一个新的制笔材料计划已经再次在科技部立项。

  陈三元说:“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支持下,我们也申报了十三五的关于新的制笔材料计划。现在科技部已经决定给予支持了,下一步这个不锈钢材在易切削不锈钢材料的基础上发展无铅的不锈钢,这是下一步咱们国内的发展方向。”

  秦勇说:“针对我们国家制造业的这些问题,最近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为此科技部围绕着增强我们国家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十三五已经做出战略性的系统部署,尤其是针对我们制造业,我们将要实施数控一带应用工程,来解决我们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装备的数控化的问题,以此来推动我们一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我们国家制造业向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支撑,同时来引领我们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央视记者 龚雪辉 焦健 马媛 卞晓妍 帅俊全)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http://www.cs.com.cn/xwzx/cj/201603/t20160314_492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