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中国专利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强国建设进程
10月26日,第十八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公示结束,新一批获奖项目即将诞生。作为我国专利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国专利奖不仅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更为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催生更多更好的专利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专利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风向标,从其发展轨迹中,不难看出我国创新发展的基础已经初步形成。”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许春明曾如是评价中国专利奖的指标意义。回顾历年中国专利奖,不难看出,无论是颁奖频率、获奖专利数量、专利质量、获奖项目销售额,都与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步伐合拍共振。自198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开展中国专利奖评选活动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迅猛,中国专利奖的公信力、权威性、代表性和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专利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对创新和价值链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仅120项专利金奖项目就实现新增销售额6221亿元,新增利润1317亿元,中国专利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由此可见一斑。截至去年年底,共有2870件专利项目获评中国专利奖,1840位专利权人受到奖励和表彰,其中职务发明占获奖项目尤其是中国专利金奖项目中的绝大多数。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政策,优化知识产权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职务发明相关制度,真正实现“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在相关政策指引下,各地、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纷纷制定了专利奖励制度。以获得第十七届中国专利金奖的国家电网公司下属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为例,其专门设立了院内的年度专利奖,每年评选出10件优秀专利,在院内进行重点奖励,并对获得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人团队予以重奖。这样的激励措施有效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目前该院年专利申请量近千件,年专利授权量达500余件。2015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职务发明专利授权占比90.9%,全社会专利创造的积极性在专利奖的激励下得以不断提升。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探索专利转移转化新模式,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连接创新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高校专利成果转化,各地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此,高校和科研院所也逐渐成为中国专利奖的主力,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专利工作突出的高校更是榜上常客。“我们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工程放大技术,和工程运用技术研究,选择了一条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再从工厂走向市场的创新之路。”第十七届中国专利金奖项目“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聚芳醚腈砜及其制备法”专利发明人之一、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蹇锡高表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相关部门的各项政策支持下,大连理工大学有效打通政产学研用通道,推动专利项目产品化。截至获奖时,该项目已累计创造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实现利润超过10亿元。“手捧中国专利金奖,我们深刻领略到了党和国家给予广大科技人员的关怀、鼓励、期待和鞭策。”蹇锡高说。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发挥专利奖的导向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中国专利奖评选办法和评奖指标进行了完善。新的评奖办法更加强调评选的科学性,扩大了社会的参与面;在评价内容上进一步突出了专利的质量导向,更加注重专利的技术先进性,强调专利运用的实际效益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对行业发展的引领。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专利奖的发展,对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知识产权报 记者 孙迪)
http://www.sipo.gov.cn/ztzl/ndcs/zgzlj/